日前,北京市学位委员会下发了《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2024年度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及联合学士学位项目申报的通知》。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以及通知的相关规定,在教务处指导下,金沙集团1862cc成色于2024年4月1日下午在学院路校区图书馆一层会议室,组织召开了“法学+经济学”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的论证会。
论证会邀请了6位来自国内高校的法学和经济学著名专家教授进行了认真而全面的讨论。与会专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原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原院长王新清教授(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范英教授(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原院长卢建平教授(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尹飞教授(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贾利军教授(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长聘副教授谢丹夏以及教务处副处长翟远见教授和金沙集团1862cc成色院长商文江教授、副院长刘志雄教授、副院长熊金武教授、院长助理巫云仙教授、经济系主任邓达教授、经济系副主任黄立君副教授、资本金融系主任程碧波副教授、企业史所副所长陈芑名博士、经济系熊柴副教授、司海平博士等出席会议。
教务处副处长翟远见教授做了致辞发言。翟处长首先对各位专家和领导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期待得到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金沙集团1862cc成色自成立以来,一直在人才培养环节有创新和突破,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特别是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经济学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而法学是中国政法大学的优势特色学科。关于双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翟处长表示中国政法大学虽然起步相对较晚,但态度谨慎。他强调,如何能产生1+1>2的培养效果是关键,需要各位领导与老师共同出谋划策。他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思考:首先,人才培养重在设计,方向选择至关重要,避免南辕北辙或事倍功半;其次,要凸显中国政法大学的特色优势,争取在“法学+经济学”双学位人才培养项目上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最后,金沙集团1862cc成色需要精细打磨申报材料,要确保准确和具体。
翟远见教授致辞发言
与会专家推举王新清教授为专家组组长,王新清教授主持校外专家论证会。
熊金武副院长先做了项目申请情况汇报。中国政法大学在法学和经济学学科有深厚底蕴,在学科评估中法学均为A+,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法律人才,为国家法治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经济管理学科肇始于1952年,已经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学科体系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打造了法商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合办的成思危现代金融工程菁英班,具有扎实的法学和经济学复合型人才培养基础。按照《北京市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办法》,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为“法学+经济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机制,让法商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化落地提供了机遇,有利于发挥我校在法学和经济学综合领域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优势。“市场经济必然是法治经济”,“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该项目通过充分利用学校的学科优势和教学资源,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定位为培养出一批具备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的法治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经过前期兄弟学校调研、多次举办研讨会等环节,在教务处指导下已经形成了初步方案,方案尚待完善,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衷心期待专家给予宝贵意见和建议。
熊金武教授汇报项目申请情况
专家们对人才培养项目提出了宝贵意见。范英教授提到双学士学位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许多学校都在积极推进。双学士学位并不是简单的两个学位或两个证书的叠加,而是一个专门的学位类型,需要有一些融合的课程。这些课程不能仅仅是两个专业课程的简单拼凑,而应在交叉领域开设新课,以满足双学士学位的学分要求。在设置双学士学位课程时,需要考虑到总学时的合理分配,避免过多的课程压力。范教授认为法学与经济学的融合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两个领域在现代社会中紧密相连,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范教授对整个培养方案表示肯定,认为其融合性强,中国政法大学师资力量雄厚,对于培养具有双学士学位的人才非常有利。
范英教授发言
贾利军教授指出在招生方面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科背景和学习适应能力;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在经济学方面的学习困难,避免出现挂科等问题。实践环节是双学士学位项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经济学院和法学院在实践环节上存在差异,因此需要特别关注如何结合两个专业的特点,设计合适的实践内容。贾教授建议可以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成立一个工作领导小组来推进双学士学位项目的工作。
贾利军教授发言
谢丹夏副教授从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律与经济人才培养出发,表达了对中国政法大学双学士学位项目的高度认可和期待。基于中国政法大学在法学学科的地位,这个项目有可能成为标杆性的,甚至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引领性的效应。谢教授进一步强调了双学士学位项目的潜力和价值。该项目不仅可以培养具有法律和经济双重背景的人才,还可以为他们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这些人才既可以从事学术研究或教学,也可以进入法律或经济领域的高薪职业,如并购、IPO等业务。为了提升项目的吸引力,谢教授建议可以通过宣传项目的优势,如高保研率、就业前景等,来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
谢丹夏教授发言
尹飞教授指出,当前市场对法律与经济结合人才的需求旺盛,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当关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并根据需求设计相应的课程体系。此外,课程设计和实施规模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培养目标、学生接受度以及现实需求等。课程设计应当围绕培养目标进行,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效果。实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提升实际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习活动,并希望学校和企业能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
尹飞教授发言
卢建平教授指出,在双学位设计中,经济学与法学的融合需要慎重考虑,并进一步阐述了课程设置和专业内容理解上的逻辑排序问题。卢教授强调实践和学习的结合,认为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验证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在双学位的课程设置中,应突出经济学的基础地位,并结合实践活动进行教学。由于课程过多可能给学生带来选择困难,需要精选重点课程或名师课程。他特别强调了跨学科交叉性方法论课程的重要性,如法律经济学、社会调查研究等,并建议将这些课程作为龙头课程进行推广。
卢建平教授发言
专家组组长王新清教授首先充分肯定了“法学+经济学”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就中国政法大学在培养复合型人才方面的师资、教学制度以及学位管理的规范性给予了肯定。中国政法大学在法学和经济学方面都有较强的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制度也相对健全。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要明确是培养具有扎实经济学专业知识的高层次复合型法治人才和具有扎实法学专业知识基础的高层次复合型经济人才,以便更好地定位招生和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方面应该选择经济学和法学中最核心的课程,避免过于繁杂,确保学生在四年内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如果有可能,可以设计将法学和经济学知识融合在一起的课程,以更好地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设计应模块化,以给学生一个清晰的知识结构,并考虑到学生未来就业方向和兴趣发展。在实践培养方面应该避免放羊式的实习,而是选择真正能够发挥学生作用的地方,如央企、国企、优质律师事务所等,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有意义的实习实践中去。
专家组组长王新清教授发言
经过论证审议,专家组一致认为“法学+经济学”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符合申报所要求的条件,同意推荐其申报北京市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
最后,商文江院长衷心感谢与会专家宝贵的指导意见。围绕法学与经济学交叉融合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商院长表示,尽管这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在中国的传统背景下,如何真正将法学与经济学贯通并交叉融合,仍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无论是法学界还是经济学界,都需要跨学科的思维,因为在实际场景中,这种交叉学科具有明确的价值和需求。对于学生来说,这种交叉学科的学习不仅有助于他们未来的工作,也能为现在的训练提供更有意义的内容。商院长表达了对中国政法大学在交叉学科领域的期待和信心。未来将充分吸取专家意见和建议,通过不断学习,围绕治理监督这个门类进行发展,中国政法大学可以在这一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
商文江院长总结发言
经过热烈讨论与深入交流,论证会圆满落下帷幕。此次会议不仅汇集了业内专家和学者的智慧与经验,更为“法学+经济学”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的推进与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为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与会专家合照
文:教学科研办
图:新闻中心
审稿:熊金武
审核:徐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