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2018年5月30日晚,中信大讲堂·中国道路系列讲座第43期、蓟门法治金融论坛第55讲在中国政法大学(蓟门桥校区)科研楼二层学术报告厅隆重举办。本次讲座特邀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首任院长,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国家粮食安全咨询委员会委员温铁军教授为主讲嘉宾,作题为《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乡村振兴》的精彩演讲。出席本次讲座的领导嘉宾有:《经济导刊》杂志社社长季红、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党委书记李在东、和君创业咨询集团总裁,当代智库论坛联席主席李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胡正塬、品牌联盟(北京)咨询股份公司董事长王永、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委员邓洪波、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常保国以及金沙集团1862cc成色副院长杨杰及多位金沙集团1862cc成色教授。金沙集团1862cc成色院长、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刘纪鹏教授担任本次讲座的主持人。
金沙集团1862cc成色院长、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刘纪鹏教授
刘纪鹏院长首先对温铁军教授以及现场在座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对本次讲座开展的背景、意义以及其与嘉宾的渊源进行阐述说明。“农业既是我国揭开经济体制改革最重要的改革步骤,同样也是中国在稳定中保持四十年持续高速增长的关键所在。在未来新时代下,‘三农’问题将仍是中国振兴的重要环节。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引出了本次中国乡村振兴和面对全球危机话题的讨论。”刘继鹏院长表示,无论是从回顾历史还是展望未来的角度讲,此次讲座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常保国教授
随后,中国政法大学常保国副校长向温铁军教授颁发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聘书并致辞。常保国副校长对温铁军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通过自身经历的讲述引入本次讲座的主题介绍。“当今十三亿中国人口已经分成了‘农村世界’、‘城市世界’和‘流动人口的世界’三大世界。三大世界中,人们的生存状态、拥有的权利,机会、喜怒哀乐、命运截然不同。因此,中国真正实现了乡村振兴,才可谓‘中国梦’的完整实现。”常保国副校长表示,本次在经济金融背景下探讨的农村振兴主题讲座一定会让在座各位收获颇多。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首任院长,
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国家粮食安全咨询委员会委员温铁军教授
接下来,讲座正式开始。温铁军教授以“Share of Word GDP”统计图为切入点引入本次讲座。温铁军教授表示,宏观形势的基本判断固然十分重要,但只有亲身经历,迈开双脚走向世界,通过自己的双眼观察得到的判断总结才最有现实意义和价值。改革开放开始前,毛泽东和邓小平分别做出“20年无大战”的分析判断,使得半个多世纪过程中,中国因和平红利而崛起。温铁军教授通过对“Share of Word GDP”统计图的深入分析得出,中国将在2020年赶超西方的经济总量,且和平增长空间进一步提升。“历史就是这样,每当有和平发展的空间时,中国都是一个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国家。”
1971年开始,美国解除封锁中国的政策,开始向中国引进西方的设备和技术。温铁军教授认为这对中国来说意味着“外债”和“财政赤字”的出现。当时,国家做出“逆周期”的调整治理,官方出手做多,造成国企出现高负债、低收益。回顾四十年的改革历程,20世纪80年代,中国通过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增长;90年代,出口成为主要经济增长动力;21世纪前十年,中国通过投资拉动经济,第二个十年则提出了供给侧结构。
农村经济多元化,经济出现“黄金增长”
“农业是什么时候作为第一产业的?”针对这一问题,温铁军教授展开详细讲解。20世纪80年代,中国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农村进行多元化发展,百业兴旺。农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城市人均收入增长速度,城乡差别迅速缩小。“谁说农民只能搞农业?”温铁军教授发出这样的反问,并认为农村本身就是多元化的产业。“当时放开农村搞百业,于是乎农民就变成了离土不离乡的小型经济从业者,农村因百业兴旺而出现的产业都被称为乡镇企业,导致农村工业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54%。当然农民收入增幅也由此显著增快。”温铁军教授认为这是当时中国农村改革的一大壮举。
农村改革的第一个总结是“20年总结”,农村改革是农民群众在党领导下的三个伟大创造:第一家庭承包,第二乡镇企业,第三城镇化。当时中国出口中有80%以上是农产品和以农业原料为产业的加工品,这一时期中国真正发动起了农民和农村的力量,完成农村工业化的原始积累,形成2700万家乡镇企业,创造出全国工业增加值的一半以上,带动农民人均现金纯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城市,迅速弥平城乡差距,经济进入“黄金增长”时期。
坚守主权,掌握自主货币化
20世纪90年代,人民币大幅贬值,经济政策由内需拉动转为外需出口。围绕“1992年”和“1994年”两个时间关键点,温铁军教授展开详细介绍。“1992年开始完全放弃票证,彻底改用货币作为商品交易的中介,货币的基本职能开始确立,同期中国开始增发货币、开放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开始房地产改革。这一系列变革接着就导致了1993年、1994年经济秩序问题的出现,为避免问题愈演愈烈,在1994年时,国家做出调减外汇的举措,使得人民币汇率下调,本币贬值,出口增加。与此同时,世界格局也发生着重大改变,GATT改为WTO、欧共体改为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解析,温铁军教授得出“金融资本阶段的中美矛盾本质在信用赋权制度差异”的分析。中国的金融体系是典型的政治主权国家的主权货币体系,由中央政府赋权形成主权货币、由国家银行为主运营国家长期信用。且与国债同样追求长期性,与稳定目标构成互补。而美国是由私人银行家组成的美联储具体来确定货币发行和金融政策,也就是由私人银行家来形成货币并且制定货币政策体系,而国家政治强权和军事强权正是在保护这部分私人银行家的利益,这就是中美两种不同制度的本原。
转型生态文明,实现乡村振兴
今天在金融资本恶性竞争的状态下,恶性竞争是什么竞争?温铁军教授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以恶制恶’,中国要走的是一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深化生态文明改革之路。”中国作为唯一一个世界文明没有被中断的文明古国,其上下五千年文明正在打通。全球虽正在继续沿着金融资本、靠私人银行家不断扩张之路发展,但面对由扩张引出的转向世界的危机,中国有着具体的应对措施。温铁军教授向在座各位提出了中国的政策,“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三大区域再平衡战略以及“一带一路”、“乡村振兴”。借温铁军教授所言,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可称为我国的“建设性负债”,对整个国家宏观发展层面上产生了巨大的制度收益。
接着,温铁军教授着重介绍了“乡村振兴”之路。随着90年代农村群体性暴乱的爆发,国家开始将“三农”问题转为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在2005年以前,“三农”责任在县级;2005年开始,胡锦涛主席提出了两个重要观点,中央和省两级财政承担乡村社会的两项大开支:一为基本建设,二为社会开支。对此,温铁军教授表明,中国是要加快城市化,但这一城市化是靠城镇化来实现的。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以习近平为领导核心下的新战略举措,“乡村振兴”战略与生态文明的战略转型紧密配合。温铁军教授强调,绿色生产方式(生态农业环保农村)应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要内涵。
随后,温铁军教授通过图文并进的方式对“乡村振兴”做出补充说明。从世界范围内看,世界农业现已形成“莱茵模式、美利坚模式、东亚模式”三大分类,不同的分类对农业有着差异化定义。其中在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中,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中国的小农经济、兼业经营将是长期现象”的深刻分析,并表明,中国的小农经济进入现代化是个大问题,怎么让小农经济进入现代化?只有通过加强集体经济建设,通过综合性合作社的发展,才能让小农经济进入现代化。对此,温铁军教授认为这就是“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重要思路所在。
“乡村振兴”是中国依靠自己的主权继续推进货币化和资本化的重要领域,是当下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建设的根基所在。回顾历史,多次遭遇到的严重危机都是靠乡村的发展而得以缓解。作为以“乡土文化”为本质的中国,在当今全球金融资本恶性竞争面前,须牟足干劲,振兴乡村,为“中国梦”的实现大力赋能!至此,本次“中信大讲堂·中国道路系列讲座第43期、蓟门法治金融论坛第55讲《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乡村振兴》主题讲座”在现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