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年轻的泰勒正默默工作在米德维尔工厂的生产前线,用汗水打磨濯洗科学管理的奥秘;斗转星移,金沙集团1862cc成色工商管理专业的同学们也来到了乾程科技的生产前线,带着对前贤的憧憬向往,投入真实的流水作业之中,锤炼企业管理知识。
在这里,象牙塔中的高谈阔论、引经据典遭遇了现实语境下最直白赤裸的挑战,从前只存在于理论中的精致曲线和函数在真切可感的人际关系和不绝于耳的机器轰鸣中得到了验证。这一切无疑都是颠覆的,既颠覆抽象理论的学习模式,也颠覆管理知识与现实体会的疏离感。当抽象缥缈的理论触及真实具体的工人、产线,同学们仿佛回溯到一百多年前,管理学科和实践管理刚刚分野却又相互贯通的那个日子,理论不再是毫无意义的算式定理,现实也非杂乱无章的黑箱。
抛弃了各种简单的假设条件,远离了各种长期的刻板印象,同学们开始真正立足现实的投入产出、工序流程、员工激励等,思考边际效益、流程优化、马斯洛需求理论等管理理论与工具。这一周的实习,不仅是同学们了解社会生活、丰富社会经验的起点,也是打通理论与现实的隔阂,从实践视角运用管理知识的转折点。
SMT——管理是资源的有效配置及其优化
15级的易昕宇和郜鑫被分配到了SMT车间(Surface Mount Technology,贴片加工),同精密科学的机械生产线进行首次亲密接触。在这里,他们不仅从耐心热情的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从备料、上料到锡膏印刷、元件贴装、回流焊接、检修烘烤的生产流程,还亲自体验了备料、上料、退料等工序。
共同的生产作业使他们能够设身处地地体会工人们的处境,了解工厂布局与生产流程。热情开放的乾程员工让同学们体会到真实管理中的规制与妥协,让脑海中的薪酬管理、空间优化、绩效考核、企业文化等管理概念不再是空洞的名词,而是一个个具体的数字与措施。
烙印在记忆深处的,还有SMT车间用真实的经验智慧生动教授的“管理是资源的有效配置及其优化”一课。在车间,运行了十年以上的生产线在高峰生产时期也要披挂上阵,其中的重要机械部件“feeder”一旦失灵,工人们就会发挥他们的劳动智慧,利用不同feeder进行组装调配,把不同生产线的机械进行灵活组合,同时为不同特点的生产线配置不同的订单,充分利用了现有设备资源、提高了生产效率并确保了产量。
MIMA-FA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
安宁、柳戈、邱晶等十位同学被安排到MIMA-FA(手工插件/焊接--组装)车间实习。该车间主要是在经过SMT车间的PCB板(印制电路板)上插入电子元器件,接着通过波峰焊接(机械操作)将电子元器件牢牢固定在PCB板上,并对部分无法耐受机器高温的元器件进行人工焊接。完成以上工序之后,PCB板还将经历性能和精度测试,合格的半成品进入FA工序,即将已完成插焊的PCB板(亦可称PCBA板)与电表外壳进行组合加固并设置相应的参数。MIMA-FA车间的生产工序最为繁杂且工作人员最多,实习的同学们都感觉大开眼界、获益良多。
MIMA-FA生产中的质量控制非常严格,尽可能使不良品在车间内部得以发现并及时返工重修。手插元器件与波峰焊等环节都设置了目检人员,保证PCBA没有肉眼可见的较大错误。筛选后的PCBA半成品还需通过电子性能检测和精度检测的严格考验,直至组装环节最后对整机进行试电,确保电表在通电下正常工作。此外,在整个生产线上,品质管理人员会随机抽样检测,严格控制不良率,大大减少漏网之鱼。“我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手插件工序的目检环节看似无关紧要,但其实这个岗位非常关键,需要检查插件是否存在漏插、错插、浮高等等情况并登记在目检单上,对工人的经验和熟练程度有一定要求。”经历过手插件工序实习的梁楠林同学对此深有体会。
被安排在组装电表工序上的安宁同学则仔细观察了生产中的规范化动作,她表示,在FA车间将表壳和PCBA板组装在一起是一个步骤明确的重复作业。在学会了一整套动作之后重点就是提升熟练度即工作效率,而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就是规范操作。她总结了自己的感悟,“在我看来,组装电表的整套工作比较符合动作研究的结论。以作业指导书为标准,只留下了必要的动作,并且固化了动作顺序。”
校表车间——标准化的科学管理
来到校表车间的同学主要负责对组装后的电表进行参数设置、老化、耐压、初调、复校设参等工序,看似复杂的工作流程在实践中渐渐向同学们褪下了神秘的面纱。
校表车间对于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极其严格,一旦温度和湿度达不到标准,电表的检验就会出现差错,“我在车间的那天天气比较热,对于车间温度也有不小的影响,被送来的电表有的还没来得及检验,温度升高便无法通过测试,送回去降温才能继续进行校表操作。”对于校表车间的严格要求,佟孟晗同学至今仍记忆犹新。
此外,校表车间的主要工作实质上是借由计算机来完成的,实现了校表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也让人工操作变得更加轻松,经过简单培训的工人们就可以熟练操作软件完成校表测试。工人们工作的重点在于辅助计算机完成识别检测,只要将电表依次放到检测台上就可以通过编程软件对电表进行参数设置和品质检验。计算机检验识别后再经过一系列软件的相关操作,电表就正式通过了检测环节。检测后的合格品随即进入包装工序,而不良品则需要对其查找原因并判退维修。同学们纷纷表示,“车间工人的动作相当熟练,具体操作虽然以简单重复为主,但也让我们体会到,能认真把一件事做好、形成标准也是一种能力。”
仓库——简单工作也需要专业训练
扎根仓库的朱宇轩和张新了解到,仓储管理依照工作流程分为入库和出库两大部分。生产用原材料、辅料、半成品和产成品均需入库,其中企业的电表生产用原材料从外部采购,其入库流程为到货清点、到货质检和到货入库三个环节。到货清点就是将运抵货物与采购部门采购清单相对照,到货质检则由来料质检部门根据国标进行抽检,将来料与公司的质量及规格要求相对比,随后来料按抽检结果分别进入仓库的不合格品区、待退货区和原材料区。
原材料入库后就进入生产环节,但在将物料分配到生产线之前要根据各车间需求对原材料进行分包和预加工。亲自体验了分包和预加工工作的朱宇轩感慨到,“熟练的师傅们一上午能完成5000个电容剪脚工作,而我一上午仅完成了2000个,可见简单的工作要做好也要下功夫。”
预加工之外,仓库管理人员还需将来料从货车上卸下,有序排列在待检区。由于紧张的卸货节奏和酷热的天气,两位同学常常汗出如浆,却始终坚守。
最后,仓储物流办公室特设专人负责成品的出库即物流环节。每年由财务部选择地方优质物流企业后,仓库的相关人员即与地方物流沟通,遵循客户需求按时发放成品。
在仓库工作虽然只有短短三天时间,但张新同学依旧感触良多:“理论结合实践,实践上升为体会,体会总结为经验,经验又可提炼成理论。企业实习更是检验我们专业知识的实战与更深层次的把握”。
结 语
这一周来,同学们的体会感悟或许不尽相同,但管理实践在同学们心中建立的向往和敬畏,却将始终如一地引导同学们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学习理论。眺望前路,同学们终于明白,一条生产线的设计绝不是人工、机械的简单堆积,而是工作节奏的碰撞融合与上下游生产线的交互平衡;产品质量的严格管控绝非口号呻吟,而需要脚踏实地地通过关键点检测、过程监控等程序保障全过程管理;一座厂房的建立更不能纸上谈兵、按图索骥,因为工厂布局直接影响成本控制和生产效率;就连工作环境中的一桌一椅都需要仔细斟酌、反复商议,毕竟环境布置直接影响工人的士气情绪。这一次实习,承载了不少老师、同学们的嬉笑苦乐,也迸发了许多灵慧思考,但最重要的,是同学们终于解悟,何为精商明法,敏思善行,何为躬行学理,商融天下。
(撰稿人:工商管理专业15级本科生易昕宇、王佳燕、邱晶、高子强、朱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