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2日下午14:00,金沙集团1862cc成色经济系、经济学党支部在新C102教室成功举办2018年度第1期(总第14期)研究生读书会。经济系2017级11位硕士生参加了本次读书活动。读书会由经济系副主任、经济学党支部书记黄立君老师主持,经济系主任邓达、副主任张弛、霍钊、刘婷文以及工商管理系老师葛建华等6位老师共同指导。师生共同品读了堪与亚当·斯密《国富论》媲美的经典性著作《国富国穷》(戴维·S·兰德斯著)。本次读书会也是经济学党支部为纪念习近平总书记发表“5.3” 重要讲话一周年而组织的党员主题活动。
本次读书会由2017级硕士生晋同祥、刘刚、于江超和张家琳四位同学做。在开始报告之前,黄立君老师引用最近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冠军——外卖小哥雷海为的事例,鼓励大家多读书积累知识,书籍可以使平凡的人生绽放不一样的光彩。
首先,晋同祥同学对各个章节进行了简单的梳理,把整本书分为自然因素导致的差异、欧洲何以成为领跑者、葡萄牙和西班牙先发却未占优、成功的追赶者四个部分,并在最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中国应该自主创新、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刘刚同学主要讲述了自己感兴趣的方面——传统文化对一个国家的影响。他以以色列为例,认为贫瘠的土地却能如此富有的原因之一在于这个国家敢于挑战自我、敢于挑战权威的犹太文化。于江超同学对《国富论》和《国富国穷》这两本书进行了对比,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张家琳同学着重对比介绍了欧洲与中国两条发展道路,并从中找到中国可以借鉴的发展战略:自由开放的制度和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随后,参加本次读书会的老师对同学们的精彩报告进行了点评。
葛建华老师介绍了工商管理系的读书会经验,并对同学报告中论及的妇女是否参加劳动对一国发展的影响提出了疑问。晋同祥、张家琳、黄立君和张弛老师分别就此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刘婷文老师结合自己的译著《佛教经济学》,为同学们思考该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角度。
张弛老师在点评过程中表示,我们要在认真读书之后再听别人的观点,这样会使我们的印象更加深刻。要从别人的想法激发自己思维的火花,结合自己的研究与积累,实现从知识消费到知识生产的过渡。老师还提出中国是一个大国,西欧的发展道路并不一定完全适用。对于大国来说稳定是非常重要的,在发展中要保持中国特色。
霍钊老师表达了重读经典的重要性,通过读书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路打开,学习他人的思维方式与逻辑,并认为学习经济学的同学可以多读一些地理历史方面的书,这对我们的学习是非常有益的。
邓达老师认为读书不是让你更加理性,而是更加渊博更加丰富,读书要做到有思考有拓展有情怀,形成自身的价值观。阅读要向前向后研究,通过参考文献、学术文献、跨学科边界的文献来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拓展。
黄立君老师进行了总结,认为读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问题。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可能去对已有的研究进行批判、评价和拓展,才可能更好地创新。
点评之后,同学们畅所欲言,分别表达自己关于《国富国穷》的看法。西方经济学专业的王振齐同学从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理解:(1)资源只是“富强”这一乘法口诀中的一个因数。比如俄罗斯虽然国土辽阔,但它从来就没有进入过富国的行列。同样现在我国在一些领域上已经是强国了,但是我们还不富裕。(2)我们要坚持“一带一路”倡议,我们的目的是建立有利于我们的资源贸易体系,争取资源定价的话语权。(3)从日本明治维新中可以学到:我们要重视人才和教育,这是长期来看国家发展的关键。最后他引用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的一句话“富无经业,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来总结自己的观点。
高奇同学对王振齐的人才论提出了质疑。宋宣学同学则对创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人性的驯化是中央集权的结果。这种驯化不利于创新。梁嘉伟、关云博等同学也谈了自己关于《国富国穷》的理解。
同学们从读书中收获了知识,从思维的碰撞中学习到了新的观点和理念,让我们在生机勃勃的春天一起读书吧!
供稿:李伟玮
摄影:关云博
审稿:黄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