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0日下午,金沙集团1862cc成色企业史研究所举行了10月份第二次教学科研活动暨新学期第一次研究生经典研读报告会。参加本次研读活动的有经济史专业2018和2019级硕士研究生,金融专硕2019级部分硕士研究生,以及MBA2017级校友。企业史研究所所长巫云仙教授、李晓教授、熊金武副教授、岳清唐副教授全程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读书会报告人有:经济史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胡李蒙和黄婷婷同学,经济史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窦艳杰和李易澄同学。分享和研读的经典著作是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所著的《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
在本次经典研读中,师生们主要就以下问题展开交流与讨论。
一是关于贫穷的界定问题。李晓老师指出,贫穷其实是个相对的概念,无论是本书作者所调查到的家庭还是我国脱贫的地区,政府能够解决的都是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问题。熊金武老师指出,贫穷说的不是物质层面上的贫穷,而是精神层面上的,人们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不是拥有多少资产,而是社会阶层的跃升所带来的,我们应该动态地来认识这一概念。穷人也具有“企业家精神”,他们中的一些佼佼者,自强不息,往往最终通过勤奋和努力走向成功,摆脱贫困。
二是贫穷到底是内因还是外因导致的。李晓老师指出,有些贫穷的人往往是甘于贫穷、自愿选择的,这种情况类似于自然失业,而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在扶贫时要强调“扶贫先扶志”的原因。通过进行国际间的比较,可以发现分工体系、分配体系的不同往往是造成贫穷的重要外因。如同样的职业、同样的技术水平、同样的工作时长在两个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薪资水平差异是非常大的,这个可能就和穷人自身的一些原因没有太大关系,而是社会体系造成的。李晓老师还提到了信用保障机制的有效性问题,非正式保险应该与正式保险对比来看,“老赖现象”呼唤了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的加速。巫云仙老师则认为,本书的作者从类似“上帝”的视角深入穷人的生活,虽然他们做的是随机对照试验,实际上在进行地区选择时也并不是随机的,但这些援助试验所反映的只是某个个人或家庭的内在因素,基于全球发展的不平衡,这些结论对于全球其他贫困地区的普适性有待考究。
三是结合全球不平等来看贫穷问题。熊金武老师指出,19世纪的贫穷是由殖民主义造成的,而20世纪的贫穷是由国际贸易规则造成的,这两点恰恰体现的都是穷国与富国的不平等,因为国际规则往往是由发达国家决定的。熊老师认为我们可以从不断恶化的国际贸易条件和全球贫困现象的分析中更深入地理解贫穷和不平等。岳清唐老师则指出,工业革命和技术进步使我们逃离了“马尔萨斯陷阱”,外部力量如出口拉动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发展,而对个人来说,靠自身来脱离贫困是非常不易与难得的,外部力量的引导与援助的数量和规模使得摆脱贫困与消除各国的不平等成为可能。
四是经典学术著作的阅读如何科学进行。巫云仙老师强调,同学们在阅读经典时要仔细研读但又不能局限于书本,应该结合社会现实辩证思维,学会运用书中的方法论做一些自己的研究与思考。岳清唐老师指出我们应该在阅读展示时点明三方观点,分别是:本书作者的观点、我们作为阅读者自己的观点,以及其他学者的观点,从而规避对书籍思想进行简单概括和复述带来的思维的机械化。
“经典研读”读书会暨教学科研活动师生合影
“时间有限,只读经典。”本次读书会在师生们的热烈讨论中落下帷幕。在这个风景如画的金秋,企业史研究所的师生们聚读好书,以阅读的力量催生知识新芽,也为刚刚开始的新学期扬起前进的风帆。
文/窦艳杰
图/黄婷婷